弦樂器如何發出最好的聲音
本文為轉載出處:文/黃輔棠,刊載於《涴莎藝文季刊》2009年冬創刊號美國小提琴教父Isaac Stern說:「要明白海菲茲(Jascha Heifetz)有多好,必須小提琴拉到我這個程度。」中年以後,我越來越體會到史坦的話,絕非信口開河,而是深有道理。    年輕時,我喜歡大衛.奧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遠多於海菲茲。可是近年來,卻越來越更喜歡、更崇拜海菲茲。原因何在?    海氏的發音,比奧氏更集中、更有穿透力、更具音樂魅力也。    當然,某些曲目的音樂深度、美感,奧氏還是勝過海氏半籌。但如只拉一個音,或是熱情如火的音樂,則奧氏絕對輸給海氏。    我曾做過一個美夢,以海氏的發音,配上奧氏的寬厚、溫暖,那會是個什麼樣子? 可惜,等了多年,都未見到這樣一個白金加鑽石組合。    世人聽海菲茲,多被他的超快速與極度精確迷倒。很少人一下子就注意到或體會到他發音的高不可及。    筆者當年拜馬科夫先生(Albert Markov)為師,學到了他寬厚的發音與放鬆的方法。後來聽海菲茲,覺得他的聲音更集中、更有穿透力、更具魅力。想學,但卻無路可走,無門而入。    後來,聽剛從國外學成回來的大提琴家戴俐文老師的音樂會,發現她的發音,非常集中而有魅力,便向她請教。她教了我一招重要功夫,我後來把它命名為《力聚一點》。其要領是握弓時所有手指都不用力,把手臂的力量全部集中在食指,通過食指傳到弓毛,再傳到琴弦上去。自從學得這招功夫,我自己的演奏,更上了一層樓。起碼,發音上大進了一步。    這時,我再聽海菲茲,不但更能感覺到他發音的厲害,也明白了他是用怎麼樣的方法,發出那樣集中而有魅力的聲音。你看他拉琴時的姿勢,身體向左傾斜,右手向左扭轉,用無名指替代小指頂弓杆。多麼特別! 獨一無二! 裡頭大有學問!    當代在世界範圍內,小提琴教學成就最高的,當推不久前辭世的林耀基先生。他憑什麼,能教出那麼多位世界級頂尖高手?    除了人所共知的嚴格音準訓練、一絲不苟的各種技術訓練、一批好念好記好用的口訣之外,私意以為,是他訓練發音的獨特方法。    你看,他的招牌三字訣“勻、准、美”,一頭一尾兩個字,就是講的發音標準。    我帶台南科技大學弦樂團多年,每個學期結束前,學生在“本學期有何進步”報告中,都有不少學生提到,“鈍刀切肉”四個字,讓他們終生難忘,終生得益。    原來,每當排練時,我一聽到聲音太淺、太薄,隨口而出的,一定是“鈍刀切肉”四個字。只要這四個字一出口,整體聲音馬上就會變深、變厚。    這四字口訣的發明人,其實不是本人,而是林耀基。    別小看這四個字。它把絃樂器發音的秘密,用生動比喻,淺顯話語,表達得讓人一聽就懂,一用就會。高明!    自從有了youtube,世界級大演奏家、大指揮家、大歌唱家,想聽想看誰,只要打幾個字,一搜索,就能聽到看到。Youtube已成了我和我的學生吸收音樂營養的最佳來源。    在youtube打jian wang, 就可以看到華裔大提琴家王健的演奏影片。    我強力推薦每一位學弦樂器的學生和弦樂愛好者,去看看王健的演奏影片。他是我見過當代眾多弦樂演奏高手中,在發音方法上,特別值得推薦的一位。    如果不明什麼叫做“力聚一點”,看王健如何拉琴,就會明白。    如果不清楚什麼叫做“勻、准、美”,王健的演奏,是最佳範例。    發音功夫,右手運弓占了百分之八十。另有百分之二十,是抖音( Vibrato, 大陸稱為“揉弦”)。    傳統教學法,很多老師把抖音看成是天生的,是音樂的一部份。    筆者由於曾在抖音上走過不少彎路,吃過不少苦頭,後來又因訓練黃鐘老師的關係,教了不少成年人學生,在抖音教學上累積了一些獨特心得、經驗、方法。    現在,我可以很確定地正式宣告: 抖音是一種技術。    凡是技術,就是可教、可學的。只要按照科學方法,一步一步,就一定能從不會變成會,不能變成能。    這個話題,在一篇短文中,沒有辦法說清楚。只能列出抖音最重要的四條標準:    1.動作方向正確。是前後動而不是上下或左右動。    2.每個關節,每塊肌肉,都處於鬆、動狀態,而不是緊、硬狀態。    3.能控制大、小、快、慢; 四隻手指能抖出完全一樣的聲音,能在換指、換弦、換把時持續不斷。    4.抖音的姿勢非常重要,往往決定生死。手指第一關節以平、“躺”為好。    5.大多數情形下,大配快,小配慢。熱情的音樂大而快,平靜的音樂小而慢。    海菲茲的抖音偏小而快,大概是“好聽”的極限。再快或再小,就很可能變成“抽筋”、“羊叫”,不好聽、不健康。這也是為何他演奏浪漫派的東西無人可及,但演奏巴赫、莫札特,就嫌張力過大,溫暖與柔美略嫌不足。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ymtbj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