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撲面而來的信息巨量而新鮮:中澳FTA(自由貿易協定),CPS(信息物理系統),以及滬港通和突然而至的降息……
  生活在信息時代顯然是充滿煩惱的幸福事兒。這種矛盾的感覺就像首屆世界互聯大會在茅盾的故鄉烏鎮召開一樣——這個小橋流水、“最中國”的古鎮上空,流動著載滿全球“尖端信息”的WIFI 信號。
  普通的中國老百姓可能很難於其中梳理出未來世界最確定的方向,以至於,下一步是炒房還是“上網”,也成為一個令人困擾的財富難題。
  有人“煽情”地描述說:從1999年到2014年,馬雲從西湖畔走到烏鎮用了15年,這先後,曾經背負著互聯網夢想的幾個年輕人,成為了中國甚至世界財富的新力量。網上流傳的段子則告訴人們實現馬雲的財富夢想多麼“超現實主義”——按照馬雲擁有1500億元的財富計算,你每天中大獎500萬元,要中82年才能夠趕上他。
  顯然,烏鎮聚集了當前中國風頭正勁的財富人物,使得過去十年一度無比耀眼的房地產大佬們黯然失色。當然,傳統產業和製造業,還在以加速度“探底”,實體經濟領域的大小企業,都於迷惘中期待著。
  所以,央行降息了。
  此次非對稱降息顯示了高層對“融資貴”的體恤,也宣告了“微刺激”不足以緩解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饑渴。儘管很可能並不會馬上出現激進的貨幣政策,但很多人,尤其是享受過上一輪投資盛宴的人們,仍然在夢想之中。
  無論如何,過多地寄望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或簡單地回到投資拉動的傳統軌道上去,遠不如多將目光放到烏鎮。在這裡,“互聯網勢力”以不同的姿態證明瞭其在今天的世界和投資者心中所占據的位置——21日,阿裡巴巴集團發售公司債的交易至少收到了價值570億美元的投資者訂單,與該集團發售80億美元公司債的計劃相比,其訂購比率達到了7倍以上。
  令人玩味的還有,今天將IT大佬們推上神壇的,或許正是當年製造了互聯網泡沫的同一伙人。人們對財富或資本總是善於仰慕,而真正在漆黑中摸索前行的創業者,則通常在事後才披戴上各種光環,這使得創業、創新、創造看起來僅僅像一個個創富傳奇,其間缺乏必要的邏輯性。
  因此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另一種傾向是,不能把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和雷軍們僅僅當做財富人物來追捧——像過去無數人充滿崇拜地追捧地產大佬那樣。不要試圖重覆現在已經風光無限的IT產業大咖的道路,或試圖總結出一勞永逸的商業模式,聚集在烏鎮的IT巨頭,正在耐心地描述“下一個時代”。
  有人說,下一個時代是“DT時代(Data Technology)”。
  光著腳穿鞋的張朝陽在烏鎮足夠個性地向人們描繪了這個時代觸手可及的景象:隨著運算速度的加強,摩爾定律的繼續實現,這個世界會更加不能想象。我們這一代人有可能永生,在未來的30年,所有的疾病將會被治愈。
  用一種近似“痴人說夢”的極端方式,張朝陽再次強調了“互聯網思維”下的各種可能性。摩爾定律已經應驗,科技正在失控。4年前,FACEBOOK因為看不到WhatsApp的商業前景而拒絕了其收購申請,今天則不得不支付290億美元巨資來實現併購,臉書創始人之一的阮韻芳在博客中感嘆:如果你想發現下一個谷歌或者臉書,一定要嘗試一些壞主意(暫時看不到回報),而且“不要考慮商業模式”。
  因此令人深思的,在烏鎮幾乎達成共識的,竟然是對“商業模式”情結的否定——當你把精力放在產品和技術的時候,人們會把你的成功稱為商業模式,但是一旦當你把精力放在商業模式上,你就註定要在未來栽一個跟頭。
  正是烏鎮人聲鼎沸之際,一種叫做“工業革命4.0”的東西借勢爭奪眼球。“我們需要獨具匠心,而不是馬上發財。”德意志銀行亞太投行部主席蔡洪平談及相關話題時認為,製造業永遠是生產力的基礎,在DT時代,仍然如此,更加如此。對於陷入掙扎的中國製造業而言,當前亟須改變的,一是心態,二是“生態”。
  (原標題:【一周焦點】突然間,不對稱降息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ymtbj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